网络中公开揭露他人隐私的行为,严重损害个人权益,也破坏了网络秩序,微博最近的整治措施为改善网络空间提供了新的希望。接下来,将分享一些针对此类行为的有效应对方法。
微博打击行动
3月24日,微博平台针对“揭露隐私攻击他人”等违规行为展开整治。近期在热点话题讨论中,管理团队发现个别网友发布涉及“揭露隐私攻击他人”以及教授相关操作技巧的内容。根据平台规则,已处理451条违规信息,对147个违规账号实施临时禁言直至最终封禁,平台将持续处理此类情况。
粉丝“开盒”事件
3月12日,有网民在有关韩国艺人活动安排的帖子中发表常规评论,结果遭到支持者恶意骚扰,个人隐私资料被泄露出去,这位网民当时正怀孕。这种被称为“挖料”的行为并非孤例,不少人在微博也遭遇过类似情况,个别支持者的极端做法严重干扰了其他人的正常生活。
高管女儿牵连
有网民透露,从事“扒料”活动的人可能就是百度公司某位高管的女儿。三月十七日,这位高管发布声明道歉,承认女儿从境外的社交平台搜集了别人的私人资料并公之于众。这件事情让更多人开始关注“扒料”这类行为,也让人们意识到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社会的一些方面。
记者亲测风险
记者借助同事许可,花300元从“社工库”客服处购得同事的户籍资料,另有一家服务提供商收取同样费用且信息精准无误。这说明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存在严重泄露隐患,不法之徒能够轻易获取他人具体信息,让人难以防范。
受害者维权行动
3月23日,名叫小可的女子自称是百度高管的女儿,她表示自己成了“开盒”事件的受害者,起因是曾为被“开盒”的孕妇出头,结果自己在微博也遭遇了“开盒”。目前,共有十位受害者,他们中有人持续收到短信骚扰,也有人不得不搬离住处,他们打算提起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。
防范建议措施
个人需要增强隐私观念,在虚拟空间中不随便公开个人资料。一旦遭遇信息被恶意揭露的情况,要立刻收集相关材料,向相关网站反映情况,在情况严重时向公安机关反映。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应当强化管理,建立完善的审查流程,从根本上来阻止这类不当行为的发生。
有没有人在上网时碰到过被人恶意揭露隐私的情况?可以在留言区谈谈自己的经历,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,请多加点赞和转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