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的招商活动暗藏欺诈,投入的加盟资金可能就此血本无归。许多人在参加表面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的招商会后,交完加盟费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。接下来,将具体分析这类诈骗活动的特点,并说明如何防范此类骗局。
诈骗诱饵
诈骗集团经常冒充“快手”等知名网络平台的官方身份,比如声称是“快手”运营中心,邀请商家参与免费的线下项目洽谈会。例如上海宝山的周先生,在九月中旬就接到电话,对方谎称他的公司已经通过了线上审核,若参加洽谈会就有机会成为上海首批入驻的代理商,这样既能增加公司的知名度,还能和平台共享收益,承诺年利润超过一百万。这么吸引人的条件,让很多商家都产生了兴趣。
实际困境
但是,店家交了三万到八万不等的入会费,结果却非常艰难。周先生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经营时,没法吸引新店铺加入,没拿到提成还被服务人员断掉了联系。许多像周先生一样的店家,原以为找到了好机会,实际上掉进了骗局的圈套,不仅没赚到钱,还亏掉了入会费。
虚假背景
经过警方核查,跟商家联合的企业通常存在缺陷。以周先生对接的“喜迈苏”公司为例,它虽然申请过“达人机构”资格,却没交保证金,而且平台始终没招募“二级合作代理商”,这点跟招商会披露的内容完全不一致。诈骗集团借助伪造的履历,让商家误以为是在跟正规企业合作。
作案分工
这些诈骗组织职责清晰。一些人借助网络店铺渠道搜集商家的联系方式,仔细挑选潜在对象;另一些人则负责挑选不同城市举办线下招商活动,制造出正规且规模宏大的假象。他们配合默契,使得诈骗活动得以顺利开展。
集中收网
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四日,上海宝山警方依据先前调查结果,策划了统一行动计划。在本地警方协助下,于河南省一家酒店举办的招商活动地点,将三十余名可能受害的商家人员拘获,并进行了说服教育。执法部门反应迅速,有效阻止了更多商户遭受欺诈行为。
诈骗手段
该诈骗集团行为十分恶劣,虽然清楚没有和官方合作,却冒充“快手”官方身份,另外制作了仿冒的工作服和证件,还通过话术训练编造虚假的赚钱机会,并建立虚假的网站来增强目标人群的信任感。为了防止骗局被揭穿,他们只在同一个城市举办一次活动,并且会淘汰掉那些已经签约的商家。
很多人在参与类似招商活动时,是否曾经感到不确定又难以分辨真伪呢?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,请支持点赞,并转发给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