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动动手指就能赚钱”这类广告,在各大社交平台泛滥成灾,而这种看似轻而易举的兼职,其背后隐匿着经过精心谋划设计的骗局 。
骗局运作模式
这类诈骗,通常以即时通讯工具作为渠道,犯罪分子借助群发消息广泛撒网,他们借助伪装成正规招聘人员,凭借用“时间自由”“工资日结”等话术令受害者警惕性降低,在北京市2022年网络诈骗案例里,超30%的受害者称最初是受到这些诱人条件吸引。
存在诈骗分子,其会设计完整话术模板,此模板涵盖如何回应质疑,以及如何制造紧迫感,他们会强调“无需经验”“上手简单”,专门针对学生、宝妈等群体开展精准诈骗,这些说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,专门利用人们渴望轻松赚钱的心理弱点 。
典型诈骗流程
实施诈骗行为的个体,会向不幸成为受害者的人提出需要去完成简单类型的试单任务,这般的试单任务举例来说是去关注指定的账号接着进行点赞的操作。南京地区一所大学的学生小张,在二零二三年四月的时候遭遇到了诸如此类的诈骗情形,最开始开端的时候确实是收到了五元的佣金金额。此种呈现为小额状态的返利情况是此项骗局至关重要的环节部分,其目的用以达成建立起信任的结果 。
骗子会以“升级会员”作为理由,要求支付激活费用,金额常常是在百元上下,其会做出支付后就能去享受更高佣金的答应,然而实际上这仅仅是开端,受害者支付首笔费用之后,会被制导进入更高等级的群组,接着要缴纳各种有着不同名目之称的费用。
资金骗取手段
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者扫描二维码来进行支付,其通过这种方式规避了传统转账所具备的可追溯性,依据腾讯110平台给出的数据,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时候,因这类诈骗而产生的资金损失平均到每人身上达到了850元,这些二维码一般是关联到虚假商户的,这无疑增加了追查的难度。
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段,是索要发红包或是直接进行转账,骗子会凭借“系统审核”“保证金”等托词,不断地层层加码,广州市民王女士,在今年3月的时候,被诱导着支付了六笔费用,这些费用的金额不一样,有118元的,也有500元的,前前后后总计损失了将近2000元。
受害群体分析
作为主要受害对象的学生群体,他们渴望经济独立,然而社会经验却不足。某高校2023年的调查显示,在校生里有12%的人曾经接触过此类诈骗,其中3%的人最终上当受骗。专门研究年轻群体心理特点的诈骗分子,设计了相应的话术 。
重点目标包含全职主妇,包含自由职业者,这些群体时间呈碎片化状态,容易去相信居家就能够完成的兼职工作,骗子会特意营造出“很多人在做”的那种假象,利用从众心理去诱使更多人加入。
识别防范方法
求职者预先支付任何费用,正规招聘绝不会有此要求。凡是兼职要先交钱,都需加以警惕。江苏省网警给出建议,遇到此类招聘,应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,而查询企业工商注册信息便是其中一种方式 。
通过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能够对可疑网址以及支付账户进行有效识别,该应用会每日更新诈骗案例库,进而可以提供实时预警,与此同时,需要注意对于个人信息加以保护,不要轻易去透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。
维权应对措施
若一旦发觉被欺骗,那就应当立刻留存聊天的时候所产生的记录,以及转账时截下来的图形等能够作为证据的东西。北京市反诈中心当中的民警给出提示,遭受侵害的人应该在最先的那个时间段拨打110进行报警,与此同时还要去联系担负支付功能的平台的客服从而寻求援助。最为适宜用于报案的时间是在完成转账之后的2个小时以内。
及时向腾讯110投诉,能够冻结涉案账户,向支付宝举报中心投诉,也能够冻结涉案账户。2023年,已有多个此类诈骗团伙被端掉,受害人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追回部分损失。保留证据链,对案件侦破至关重要。
你有没有曾经碰到过同样类型的骗局呢,欢迎在评论区域分享你的经历,以此来帮助更多人防止上当受骗,要是认为下文有作用请点赞予以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