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人觉得快手借助直播电商实现了境遇扭转,然而认真审视财报便会发觉,巨额投入背后存在的是不断扩大的亏损以及用户增长乏力 。
转型困境的根源
快手在早期凭借“土嗨”内容迅速实现崛起,不过这却恰恰变成了之后转型时的包袱,当平台打算引入高端内容之时,老用户并不认可接受,新用户又被原来的社区氛围给劝退,这种撕裂直接在数据里得以反映,在2022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净亏损37.2亿元,相较于上一季度进一步扩大 。
内容生态固化问题更棘手,平台长期依赖“老铁经济”,致使创作者形成固定套路,当用户产生审美疲劳后,即便加大内容采购力度,也很难改变用户对平台的刻板印象,这种认知固化比财务亏损更难扭转。
营销投入的陷阱
快手在2019年时销售费用为98亿,到2021年激增至441亿,然而换来的用户增长远远比不上预期,这表明单纯依赖烧钱去买流量的模式已然失效,在抖音等竞争对手的挤压状况下,快手的获客成本持续不断地攀升。
更值得引起警觉的是,高额的营销投入并没有带来与之相对应的业绩提升,2021年快手电商的GMV达到了6800亿元,看起来是比较可观的,然而在同一时期抖音已经突破了万亿,这种投入产出比出现的失衡,直接在持续扩大的亏损额上面体现了出来。
电商业务的隐忧
快手最突出的增长点曾是直播电商,然而其增速已然开始放慢,2021年电商业务同比呈现99.9%的增长幅度,不过经细致剖析能够发觉,这主要是凭借高额补贴予以维系,一旦补贴有所削减,增长动力便会显著衰减。
还有一个隐患在于,电商生态并非处于健康状态。太过依赖头部主播从而致使平台的议价能力比较弱,其抽成比例远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。这种情况尽管在短期内能够让GMV保持增长,然而从长期的角度去看,是难以对盈利需求起到支撑作用的。
用户增长见顶
显示最新数据,快手跟抖音的用户重合程度已到46.5%,然而活跃用户规模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,截止今年5月,抖音的月活用户数量比快手多出1.16亿 ,这说明快手于存量市场竞争里处于不利地位 。
更严峻的是,发生了用户使用时长下滑的情况。进入成熟期后,短视频行业出现了用户增长放缓,这已然成为定局。快手需要思考的是,怎样在存量用户当中,实现价值的提升,而非持续追求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。
资本市场的压力
上市之后,股价自高点出现下跌,且下跌幅度超过了80%,这种情况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快手的信心已然发生动摇,机构投资者持续进行减持,这表明市场针对其增长故事已然开始产生怀疑,估值逻辑正从看增长转变为看盈利。
快手需要向资本市场证实其盈利能力以及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度,面对不断持续扩大的亏损情况,然而在当下竞争环境里,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困难程度极大。
破局之路在何方
快手要对其业务重心予以重新审视,不能持续于所有战线一同展开作战,应当将资源集中起来,在最具优势的领域进行深度耕耘,譬如强化其处于特定垂直领域的内容优势,而非盲目地去追随竞争对手的策略。
更为重要的是需搭建起健康的商业模式,与其持续以烧钱的方式来换取增长,不如将重点置于提升现有的用户变现价值,能够借鉴微信生态当中的私域运营思路,在此过程中将社区特色予以保持的同时提升商业效率 。
查看完快手的困境剖析,你认为这个一度凭借“老铁经济”迅速兴起的平台,最先务必解决哪一问题方可达成突破,欢迎于评论区递送你的观点,要是觉得剖析具启发,同样请点赞予以支持